义乌婚介所

缘分就在这里,你何必在等待
 
二十年资深红娘张大姐真诚为你牵线搭桥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喜相逢婚介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重阳节的发源地

发布日期:2011-10-6 浏览人数:2224

重阳节发源于西峡

  有文字记载,远在战国时代,楚国的西峡就有过重阳节、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风俗习惯,而且一直沿袭至今。据大量文献、实物及传说和民俗活动考证,重阳节主要发源地应在西峡县重阳镇一带。

  文献佐证

  最早记载西峡地域重阳文化的是屈原的《离骚》。公元312年,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于汉江北岸,即今天的西峡、淅川一带,并在此写了《国殇》、《离驿》等诗作。在《离骚》中写到“餐秋菊之落英”,在《惜涌》写到“播江离以滋菊兮,原春日以为糗芳”,在《远游》中更明确写出了“集重阳入帝宫兮”,他还在《东皇太一》一诗中写到“奠桂酒兮椒浆”,椒浆就是茱萸酒,与桂花酒一起祭奠东皇太一神。从屈原的诗句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西峡的重阳节已经有了吃菊花糕、饮菊花酒、茱萸酒等节日习俗。

  菊文化,作为重阳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峡是菊乡,古称析郦、白羽。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载:“析有菊水,出析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菊水,出自菊溪谷,亦言出析谷,溪旁悉出菊草,溪间滋液极甘美。东流入湍”。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中言西峡菊潭说:“此山有大菊谷,水从山中流下,得菊花滋液,味甚甘美,菊潭谷中,有30余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岁,下寿七八十”。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辙、元好问、司马光、郑板桥等历代诗赋名家,都在其诗作中记载了西峡菊花与重阳节文化的歌赋。

  民俗佐证

  西峡自古号称“茂林修竹地,菊花茱萸乡”。丹水菊花山远古闻名,是观赏菊花的胜地。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西峡漫山遍野盛开着菊花,登高自然能赏菊。西峡民众不仅要赏菊、还要采菊、饮菊花酒、喝菊花茶,做菊花枕,也有头戴菊花的,还有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的。

  茱萸作为古代重阳文化中的重要道具。在中原县市,仅西峡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县市适生,而西峡的山茱萸做为一种古老的名贵中药材,至今仍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是世人皆知的山茱萸之乡。《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在重阳乡当地民间尤为盛行。

  重阳糕。如今在西峡重阳店一带,家家户户重阳节里必吃重阳糕。重阳糕用米粉、黍粉为主要原料,并辅以蔗糖、红枣等,蒸制成圆型或圆柱型糕类食品,用以祭神祭祖。在当地重阳糕已达三十多个品种,主要料也由传统的米粉、黍粉改为淀粉,在主料层中敷以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白果仁、各类肉末等,以及杞果、大枣肉等滋补药类,古老传统的重阳糕已被赋予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

  文物佐证

  西峡的菊花山、菊潭水早在东汉两晋时,已盛名远扬。菊潭,东汉时属郦县,唐代开元年间设菊潭县,县治设于与菊花山隔菊水相望的石盆岗上。现在石盆岗上菊潭县治遗址犹存,曾出土大量的古砖瓦、碎陶片、古钱币,无不昭示着古菊潭的昌盛与繁荣。

  重阳镇佛爷山下的重阳寺,原为闻名豫鄂陕三省的古寺,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史料记载,每年正月十五,来自豫鄂陕三省的香客涌聚数万。尤其是每年重阳佳节,重阳寺内更是香烟如岚,香客如流。但因战乱,重阳寺几度被焚毁。现在重修的重阳寺内,保留着从遗址中发掘的“天子万年碑”和“恭李氏瓦”。“天子万年”碑碑文虽经沧桑风雨模糊不清,但“天子万年”四个大字仍清晰可见。这是重阳公主之母李娘娘在重阳生活的物证。

  重阳店文化淀积沉厚。1978年,在重阳乡奎岭村杨营出土了一批宋代银锭,共三件,其中一件被县人民银行购买收藏,两件现藏西峡县博物馆。一为金泰和六年即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制,重肆拾柒两叁钱。另一件为金大安三年即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制,重肆拾玖两柒钱。1982年5月,重阳奎岭群众翻地时出土了一宋代瓷碗,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地名佐证

  据《西峡县志》记载,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今西峡县境内有11保,即内乡保、丹水保、菊潭保、重阳保、桑坪保等。民国元年,内乡县(西峡当时属内乡县)境划16区,今西峡境内的丁河、重阳、陈阳为西四区。1951年1月,西峡县将原区镇划为11个区,其中重阳区辖重阳、燕子、陈阳、黄草坪、水峡河等15个乡。1983年12月,西峡实行基层行政单位政治体制改革,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全县设18个乡镇,重阳公社改为重阳乡,沿用至今。从区划沿革看,重阳乡最晚在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就是境内的一个保,并且至今仍然是全国唯一一个用“重阳”为地名的乡镇,为西峡的重阳文化之乡提供了有力支持。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形成、演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紧紧围绕健康平安、洪福长寿、趋吉避邪这一企盼美好未来的主题,演奏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主旋律。重阳文化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而博大精深。

  一是“孝”文化。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目前,我国的老人总数已超过一亿,已经接近老龄化社会指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二是“寿”文化。青春长驻,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国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佳节之时,正是枫叶流丹、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亲朋好友一起扶老携幼爬山登高,是人们的一次集体健身、崇尚长寿的传统活动。

  三是“雅”文化。菊花和梅、兰、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落叶萧萧时节怀乡赋诗或踏野访花。重阳节赏菊,是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遗风。

  【民间故事】

  丹朱修建重阳店

  据研究人员考证,西峡重阳店最早是由尧的儿子丹朱所建。丹朱为尧的长子,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统帅大军征伐强大的东夷诸候而获胜,巩固了尧的地位,为建立陶唐王朝立过大功,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作战经验。

  考古学家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时代》下册492页介绍:尧欲指定王位继承人,大臣放齐说:“帝子丹朱开明,可登帝位。”尧认为丹朱“不守德,好争讼”,“不足以授天下”。那时,人们把孝德作为众德之首。尧认为舜有孝德,决定把帝位传给舜,并由舜代尧执政。尧怕丹朱与舜争夺帝位,派丹朱驻守丹江和汉水交接处的丹江口,并派舜领重兵驻于黄河北岸,监控丹朱。为了防止舜从北方攻击,丹朱在丹江边建丹朱台,在正北建丹朱城作为国都,与国都配合,建九层高的天文台,即丹朱台。并在正北建朱阳关、紫荆关、重阳店,来保护都城丹朱城。

  丹朱为什么要在重阳店建立要塞?为什么以“重阳”命名?重阳店在朱阳关和荆紫关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朱阳关和荆紫关只是它的侧翼,起辅助作用。古人重阳轻阴,阳的地位比阴高。最大的阳数是九,九代表万物之大、之高,因重阳店在战略上处于核心地位,在军事上有从旁边防卫紫荆关的作用。所以丹朱很重视它,把它起名为重阳。

  丹朱建重阳店的时间在公元前2240年左右,距今有4200年,说明重阳店的建店时间有4000余年了。因舜最后继承了尧的帝位,名声远扬,丹朱则慢慢被后人遗忘了,但丹朱在淇河上建重阳店是确信无疑的。

  后来的历次战争也证明了重阳的军事地位。战国时,秦楚争霸中原,公元312年,在丹阳决战,楚兵败北,战死八万多人。汉高祖刘邦带兵伐秦,从西峡重阳这一古道,直捣咸阳,完成了灭秦的匡世伟业。明朝未年,李自成兵败南江,在西峡县西坪镇休整之后,进军中原,推翻了大明王朝。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重阳马鞍桥一带山区,阻止入寇日军的西犯,直到日军投降,日寇没往西跨过一步。老百姓形象地称这一胜事为“日落西山”。

  重阳公主与重阳店

  重阳节文化迄今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在西峡至今流传众多民间传说。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要数重阳公主的传说。

  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家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得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计回公道。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此事传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来视察,见到了重阳女和玉佩,报知安帝。安帝召重阳女进京相见,父女拥抱大哭一场。后安帝贬黜闫氏,专门为李娘娘修了娘娘庙,封重阳女为重阳公主。安帝要留重阳女在宫中,重阳公主以母亲葬在重阳、逢节要去祭奠为由,执意回到重阳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后,都要带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顺便把当地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传入宫中。

  重阳公主生在重阳,长在重阳,又在重阳结婚、生子,百岁而亡。当地群众为重阳公主修了重阳道观,年年重阳节前来朝拜。由于历史的的变迁特别是战乱的影响。汉安帝建的娘娘庙和重阳百姓为重阳公主修的重阳道观都已不复存在。但历史总会留下一些痕迹。

  距重阳镇10公里的西坪镇有一个皇后村。《西峡地名志》讲:“相传,一皇后经此小憩,地以人传。”这位皇后就是李娘娘。因李娘娘逃难时已身怀六甲,行动不便,曾在当地歇息。

  近年,我县重阳文化研究会又在重阳寺内发现几件实物证据。《西峡地名志》上说的“后寺”就是今天的重阳寺,该寺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炸毁,现残存一些瓦片、石碑等。其中一段庙脊瓦块上清晰可见“恭李氏”字样,这与传说中的“李娘娘”十分吻合。这有一段“龙头瓦”和“凤尾瓦”,古代一般称皇帝为“龙”,皇后和娘娘为“凤”。从这三件瓦的文字和图形推断,此寺在后来修建中可能为李娘娘专门修了一个殿,也可能此寺改成了娘娘庙。中国的道教、儒教和佛教是相通的。另一块是“天子万年”碑,这块碑的碑文大多都看不清了,但“天子万年”四个字清晰可辩。天子即君王、皇帝,皇帝才是真龙天子。“天子万年”碑是与皇帝有关。这位皇帝就是汉安帝,这与李娘娘生重阳公主的传说十分一致。由此可以推断,传说中汉安帝为纪念李娘娘,重修了重阳寺、娘娘庙是真实的,是有碑可证的。

  【博文选粹】

  全国各地的重阳节习俗

  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戴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除了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全国各地独特的重阳节风俗。

  河南民间过重阳节,主要以改善生活、联络亲友感情为主,并不重视“桓景避难”的传说。过节时,人们多炸油条,做绿豆面,煎饼,或磨栗粉和糯米粉拌蜜蒸糕,辅以枣泥(俗称重阳糕),标以彩旗,问候亲友。信阳一带,人们还喜欢在这一天吃汤圆。在豫北有“九月九,卸石榴”的谚语,有石榴树的人家,习惯在此日采摘石榴吃。南阳等地,民间还认为九月九是老君的生日。传说老君小名为哨。所以在九月九日游乐时,忌吹哨子,尤其是以老君为祖师爷的行业更为谨慎,以示对老君的尊重。

  【陕西省】在陕西的北部,重阳节正值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有的人家过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互馈赠,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福建省】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人们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熟出笼,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所以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在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缸神。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广东省】过去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众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台湾省】台湾的气候自九月开始就刮起了号称“九降”的秋风,吹的是无雨的北风,此时最适宜放风筝。当地有俗语:“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说的也是重阳节风筝满天飞的盛况。台湾客家族群,也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据说祭祖时越早到,越能得到祖先的庇佑。

  【山西省】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北省】在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清丰县儿童在重阳节放纸鸢为戏。典周县境内无山,百姓多在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北京】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准备猪羊祭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包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在庭院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节为元帝得道之日。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四川民间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贵州省】黔东北的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湖北省】武昌县在重阳日酿酒,据说这一天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在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江西省】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重阳节发源于西峡

  有文字记载,远在战国时代,楚国的西峡就有过重阳节、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风俗习惯,而且一直沿袭至今。据大量文献、实物及传说和民俗活动考证,重阳节主要发源地应在西峡县重阳镇一带。

  文献佐证

  最早记载西峡地域重阳文化的是屈原的《离骚》。公元312年,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于汉江北岸,即今天的西峡、淅川一带,并在此写了《国殇》、《离驿》等诗作。在《离骚》中写到“餐秋菊之落英”,在《惜涌》写到“播江离以滋菊兮,原春日以为糗芳”,在《远游》中更明确写出了“集重阳入帝宫兮”,他还在《东皇太一》一诗中写到“奠桂酒兮椒浆”,椒浆就是茱萸酒,与桂花酒一起祭奠东皇太一神。从屈原的诗句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西峡的重阳节已经有了吃菊花糕、饮菊花酒、茱萸酒等节日习俗。

  菊文化,作为重阳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峡是菊乡,古称析郦、白羽。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载:“析有菊水,出析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菊水,出自菊溪谷,亦言出析谷,溪旁悉出菊草,溪间滋液极甘美。东流入湍”。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中言西峡菊潭说:“此山有大菊谷,水从山中流下,得菊花滋液,味甚甘美,菊潭谷中,有30余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岁,下寿七八十”。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辙、元好问、司马光、郑板桥等历代诗赋名家,都在其诗作中记载了西峡菊花与重阳节文化的歌赋。

  民俗佐证

  西峡自古号称“茂林修竹地,菊花茱萸乡”。丹水菊花山远古闻名,是观赏菊花的胜地。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西峡漫山遍野盛开着菊花,登高自然能赏菊。西峡民众不仅要赏菊、还要采菊、饮菊花酒、喝菊花茶,做菊花枕,也有头戴菊花的,还有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的。

  茱萸作为古代重阳文化中的重要道具。在中原县市,仅西峡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县市适生,而西峡的山茱萸做为一种古老的名贵中药材,至今仍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是世人皆知的山茱萸之乡。《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在重阳乡当地民间尤为盛行。

  重阳糕。如今在西峡重阳店一带,家家户户重阳节里必吃重阳糕。重阳糕用米粉、黍粉为主要原料,并辅以蔗糖、红枣等,蒸制成圆型或圆柱型糕类食品,用以祭神祭祖。在当地重阳糕已达三十多个品种,主要料也由传统的米粉、黍粉改为淀粉,在主料层中敷以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白果仁、各类肉末等,以及杞果、大枣肉等滋补药类,古老传统的重阳糕已被赋予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

  文物佐证

  西峡的菊花山、菊潭水早在东汉两晋时,已盛名远扬。菊潭,东汉时属郦县,唐代开元年间设菊潭县,县治设于与菊花山隔菊水相望的石盆岗上。现在石盆岗上菊潭县治遗址犹存,曾出土大量的古砖瓦、碎陶片、古钱币,无不昭示着古菊潭的昌盛与繁荣。

  重阳镇佛爷山下的重阳寺,原为闻名豫鄂陕三省的古寺,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史料记载,每年正月十五,来自豫鄂陕三省的香客涌聚数万。尤其是每年重阳佳节,重阳寺内更是香烟如岚,香客如流。但因战乱,重阳寺几度被焚毁。现在重修的重阳寺内,保留着从遗址中发掘的“天子万年碑”和“恭李氏瓦”。“天子万年”碑碑文虽经沧桑风雨模糊不清,但“天子万年”四个大字仍清晰可见。这是重阳公主之母李娘娘在重阳生活的物证。

  重阳店文化淀积沉厚。1978年,在重阳乡奎岭村杨营出土了一批宋代银锭,共三件,其中一件被县人民银行购买收藏,两件现藏西峡县博物馆。一为金泰和六年即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制,重肆拾柒两叁钱。另一件为金大安三年即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制,重肆拾玖两柒钱。1982年5月,重阳奎岭群众翻地时出土了一宋代瓷碗,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地名佐证

  据《西峡县志》记载,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今西峡县境内有11保,即内乡保、丹水保、菊潭保、重阳保、桑坪保等。民国元年,内乡县(西峡当时属内乡县)境划16区,今西峡境内的丁河、重阳、陈阳为西四区。1951年1月,西峡县将原区镇划为11个区,其中重阳区辖重阳、燕子、陈阳、黄草坪、水峡河等15个乡。1983年12月,西峡实行基层行政单位政治体制改革,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全县设18个乡镇,重阳公社改为重阳乡,沿用至今。从区划沿革看,重阳乡最晚在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就是境内的一个保,并且至今仍然是全国唯一一个用“重阳”为地名的乡镇,为西峡的重阳文化之乡提供了有力支持。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形成、演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紧紧围绕健康平安、洪福长寿、趋吉避邪这一企盼美好未来的主题,演奏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主旋律。重阳文化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而博大精深。

  一是“孝”文化。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目前,我国的老人总数已超过一亿,已经接近老龄化社会指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二是“寿”文化。青春长驻,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国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佳节之时,正是枫叶流丹、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亲朋好友一起扶老携幼爬山登高,是人们的一次集体健身、崇尚长寿的传统活动。

  三是“雅”文化。菊花和梅、兰、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落叶萧萧时节怀乡赋诗或踏野访花。重阳节赏菊,是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遗风。

  【民间故事】

  丹朱修建重阳店

  据研究人员考证,西峡重阳店最早是由尧的儿子丹朱所建。丹朱为尧的长子,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统帅大军征伐强大的东夷诸候而获胜,巩固了尧的地位,为建立陶唐王朝立过大功,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作战经验。

  考古学家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时代》下册492页介绍:尧欲指定王位继承人,大臣放齐说:“帝子丹朱开明,可登帝位。”尧认为丹朱“不守德,好争讼”,“不足以授天下”。那时,人们把孝德作为众德之首。尧认为舜有孝德,决定把帝位传给舜,并由舜代尧执政。尧怕丹朱与舜争夺帝位,派丹朱驻守丹江和汉水交接处的丹江口,并派舜领重兵驻于黄河北岸,监控丹朱。为了防止舜从北方攻击,丹朱在丹江边建丹朱台,在正北建丹朱城作为国都,与国都配合,建九层高的天文台,即丹朱台。并在正北建朱阳关、紫荆关、重阳店,来保护都城丹朱城。

  丹朱为什么要在重阳店建立要塞?为什么以“重阳”命名?重阳店在朱阳关和荆紫关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朱阳关和荆紫关只是它的侧翼,起辅助作用。古人重阳轻阴,阳的地位比阴高。最大的阳数是九,九代表万物之大、之高,因重阳店在战略上处于核心地位,在军事上有从旁边防卫紫荆关的作用。所以丹朱很重视它,把它起名为重阳。

  丹朱建重阳店的时间在公元前2240年左右,距今有4200年,说明重阳店的建店时间有4000余年了。因舜最后继承了尧的帝位,名声远扬,丹朱则慢慢被后人遗忘了,但丹朱在淇河上建重阳店是确信无疑的。

  后来的历次战争也证明了重阳的军事地位。战国时,秦楚争霸中原,公元312年,在丹阳决战,楚兵败北,战死八万多人。汉高祖刘邦带兵伐秦,从西峡重阳这一古道,直捣咸阳,完成了灭秦的匡世伟业。明朝未年,李自成兵败南江,在西峡县西坪镇休整之后,进军中原,推翻了大明王朝。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重阳马鞍桥一带山区,阻止入寇日军的西犯,直到日军投降,日寇没往西跨过一步。老百姓形象地称这一胜事为“日落西山”。

  重阳公主与重阳店

  重阳节文化迄今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在西峡至今流传众多民间传说。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要数重阳公主的传说。

  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家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得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计回公道。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此事传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来视察,见到了重阳女和玉佩,报知安帝。安帝召重阳女进京相见,父女拥抱大哭一场。后安帝贬黜闫氏,专门为李娘娘修了娘娘庙,封重阳女为重阳公主。安帝要留重阳女在宫中,重阳公主以母亲葬在重阳、逢节要去祭奠为由,执意回到重阳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后,都要带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顺便把当地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传入宫中。

  重阳公主生在重阳,长在重阳,又在重阳结婚、生子,百岁而亡。当地群众为重阳公主修了重阳道观,年年重阳节前来朝拜。由于历史的的变迁特别是战乱的影响。汉安帝建的娘娘庙和重阳百姓为重阳公主修的重阳道观都已不复存在。但历史总会留下一些痕迹。

  距重阳镇10公里的西坪镇有一个皇后村。《西峡地名志》讲:“相传,一皇后经此小憩,地以人传。”这位皇后就是李娘娘。因李娘娘逃难时已身怀六甲,行动不便,曾在当地歇息。

  近年,我县重阳文化研究会又在重阳寺内发现几件实物证据。《西峡地名志》上说的“后寺”就是今天的重阳寺,该寺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炸毁,现残存一些瓦片、石碑等。其中一段庙脊瓦块上清晰可见“恭李氏”字样,这与传说中的“李娘娘”十分吻合。这有一段“龙头瓦”和“凤尾瓦”,古代一般称皇帝为“龙”,皇后和娘娘为“凤”。从这三件瓦的文字和图形推断,此寺在后来修建中可能为李娘娘专门修了一个殿,也可能此寺改成了娘娘庙。中国的道教、儒教和佛教是相通的。另一块是“天子万年”碑,这块碑的碑文大多都看不清了,但“天子万年”四个字清晰可辩。天子即君王、皇帝,皇帝才是真龙天子。“天子万年”碑是与皇帝有关。这位皇帝就是汉安帝,这与李娘娘生重阳公主的传说十分一致。由此可以推断,传说中汉安帝为纪念李娘娘,重修了重阳寺、娘娘庙是真实的,是有碑可证的。

  【博文选粹】

  全国各地的重阳节习俗

  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戴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除了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全国各地独特的重阳节风俗。

  河南民间过重阳节,主要以改善生活、联络亲友感情为主,并不重视“桓景避难”的传说。过节时,人们多炸油条,做绿豆面,煎饼,或磨栗粉和糯米粉拌蜜蒸糕,辅以枣泥(俗称重阳糕),标以彩旗,问候亲友。信阳一带,人们还喜欢在这一天吃汤圆。在豫北有“九月九,卸石榴”的谚语,有石榴树的人家,习惯在此日采摘石榴吃。南阳等地,民间还认为九月九是老君的生日。传说老君小名为哨。所以在九月九日游乐时,忌吹哨子,尤其是以老君为祖师爷的行业更为谨慎,以示对老君的尊重。

  【陕西省】在陕西的北部,重阳节正值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有的人家过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互馈赠,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福建省】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人们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熟出笼,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所以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在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缸神。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广东省】过去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众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台湾省】台湾的气候自九月开始就刮起了号称“九降”的秋风,吹的是无雨的北风,此时最适宜放风筝。当地有俗语:“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说的也是重阳节风筝满天飞的盛况。台湾客家族群,也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据说祭祖时越早到,越能得到祖先的庇佑。

  【山西省】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北省】在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清丰县儿童在重阳节放纸鸢为戏。典周县境内无山,百姓多在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北京】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准备猪羊祭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包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在庭院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节为元帝得道之日。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四川民间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贵州省】黔东北的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湖北省】武昌县在重阳日酿酒,据说这一天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在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江西省】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义乌最好的婚介 义乌最大的婚介 义乌成功率最高的婚介

义乌喜相逢婚介 义乌喜相逢婚介所    义乌婚介   金华婚介   东阳婚介   浦江婚介

返回】【顶部】【关闭】 

Copyright © 2001-2019 义乌婚介--义乌喜相逢品牌婚介交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79-85144818 15857918189 网 址:www.ywxxf.com E-mail:919538322@qq.com
QQ:919538322   964972729   2822182848   2938700867  微信号:15857918189

友情链接:义乌婚介义乌婚介所义乌相亲义乌交友 ,金兰云霍山论坛杭州人才网东阳论坛绍兴洪泽

义乌口碑好成功率最高的义乌婚介,义乌喜相逢婚介,义乌二十多年的品牌婚介,一对一服务面对面沟通成就了上千对幸福美满姻缘.是单身男女最佳选择的义乌品牌婚介.本婚介专设中高端单身人群交友服务平台!

浙ICP备11065268号